SN∕T 0009.2-2009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 第2部分:容器计重(出入境检验检疫)

ID

503670E407C2423292048BF3E8172053

文件大小(MB)

1.75

页数:

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1-12-21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犛犖/犜0009.2—2009,进出口商品鉴定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 第2部分:容器计重,犌犲狀犲狉犪犾狉狌犾犲狊犳狅狉犱狉犪犳狋犻狀犵犻狀狊狆犲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狇狌犪狉犪狀狋犻狀犲狊狋犪狀犱犪狉犱狊狅犳狊狌狉狏犲狔狅狀,犻犿狆狅狉狋犪狀犱犲狓狆狅狉狋犮狅犿犿狅犱犻狋犻犲狊—犘犪狉狋2:犕犲犪狊狌狉犲犿犲狀狋狊狌狉狏犲狔,20090902发布2010031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 业 标 准,进出口商品鉴定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 第2部分:容器计重,SN/T0009.2—2009,,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www.spc.net.cn,电话:68523946 68517548,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开本880×1230 1/16 印张0.5 字数8 千字,2010年1月第一版 2010年1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2000,,书号:155066220140 定价14.00 元,前  言,SN/T0009《进出口商品鉴定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系列标准共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残损鉴定;,———第2部分:容器计重,本部分为SN/T0009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钟帮奇、高鹏、林海健、罗剑、蔡笃文、董志华,本部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Ⅰ,犛犖/犜0009.2—2009,进出口商品鉴定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 第2部分:容器计重,1 范围,SN/T0009的本部分规定了进出口商品容器计重行业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标准构成、条文编排,和编写细则,本部分适用于进出口商品容器计重行业标准的编写,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N/T000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20000.2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GB/T20000.3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3部分: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SN/T0009的本部分,3.1,容器计重 犿犲犪狊狌狉犲犿犲狀狋狊狌狉狏犲狔,通过测量经计量检定合格的容器内的液位高度(或空距)和液体温度,结合液体密度,经必要的修正,后计算出被测液体重量的一种计重方法,4 容器计重行业标准的构成,4.1 一般构成和编写顺序,资料性概述要素,封面,目次,前言,引言,烅,烄,烆,规范性一般要素,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烅,烄,烆,规范性技术要素,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基本要求,方法和程序,规范性附录,烅,烄,烆,资料性补充要素,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索引,烅,烄,烆,注:上述构成要素不是任何一项标准都需要全部包括的,标有者可根据标准化对象的特征和制定标准化的目的而取舍,1,犛犖/犜0009.2—2009,4.2 格式,容器计重规程的格式应符合GB/T1.1的规定,5 起草,5.1 资料性概述要素,5.1.1 封面,每项标准均应有封面,封面的内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字样和标准的标,志、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标准编号、代替标准编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标准的发布部门等。如果标准,有对应的国际标准,还应在封面上标明一致性程度的标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由对应的国际标准编号、,国际标准名称(使用英文)、一致性程度代号等内容组成。如果标准的英文名称与国际标准一致,则不标,出国际标准名称。一致性程度的含义及其代号见GB/T20000.2,5.1.2 目次,目次为可选要素,按照GB/T1.1的要求设置目次,5.1.3 前言,每项标准均应有前言。前言不应包含要求、图和表。前言由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所组成,特定部分适当地给出下列信息:,———对于系列标准或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标准的第1部分的前言中应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标准的每一部分的前言中,应列出所有已知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说明与对应的国际标准、导则、指南或其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写出对应的国际文件的编号、文,件名称的中文译文,并列出与所采用国际标准的技术差异和所做的编辑性修改;,———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说明与标准前一版本相比的重大技术变化;,———说明标准与其他标准或文件的关系;,———说明标准中的附录哪些是规范性附录,哪些是资料性附录,在基本部分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信息:,———本标准由××××提出;,———本标准由××××批准;,———本标准由××××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需要时,可指明负责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如果标准分部分出版,则应将上述列项中的“本标准……”改为“本部分……”,5.1.4 引言,引言为可选要素。应符合GB/T1.1的规定,5.2 规范性一般要素,5.2.1 标准名称,名称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正文首页和标准的封面。名称力求简练,并应明确表示出标准的主题,使之与其他……

……